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跨國移動與當代臺灣文化專題
Seminar on Transnational Migration and Contemporary Taiwan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11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臺灣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謝欣芩 
課號
TwLit7155 
課程識別碼
145 M149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3,4,5(10:20~13:10) 
上課地點
國青324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程聚焦臺灣當代文學與文化中的移民與族群議題,以移入臺灣的跨國現象為主軸,身分劃分三大主題,將涵括婚姻移民、國際移工與新移民二代,介紹相關主題的文化生產與發展,閱讀跨國移動理論以及其他領域如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前行研究,佐以相關文學與影像文本進行細讀與分析,理解跨國移動與當代台灣文化生產之間的動態關係。 

課程目標
1. 研讀與移民相關的文學作品與電影,並以臺灣與東南亞為觀察場域,透過比較研究的視角探究兩地的跨國移動與文化交流現象。
2. 藉由不同文類和媒介的比較,理解其中多元語言和文化的再現方式 。
3. 培養學生理論研讀與文本分析的能力,並拓展臺灣文學研究的跨國視野。 
課程要求
1.學生應於課前完成指定閱讀(包括文本與學術論文),並提出問題或撰寫閱讀摘要。
2.每週一位同學上台報告並帶領課堂討論,並將同學的問題整理後印給同學。若有報告相關問題,可提前和老師約時間見面討論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 備註: 請email給老師預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王宏仁、郭佩宜編,《流轉跨界:跨國的台灣.台灣的跨國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中心,2009。
史書美。《反離散:華語語系研究論》,台北:聯經,2017年
夏曉鵑,《流離尋岸:資本國際化下的「外籍新娘」現象》,台北:台灣社會研究叢刊,2002。
趙恩潔編,《南方的社會,學》,台北:左岸文化,2020。
藍佩嘉,《跨國灰姑娘——當東南亞幫傭遇上臺灣新富家庭》,台北:行人,2008。 
參考書目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出席與課堂參與 
18% 
 
2. 
課前提問與閱讀摘要 
12% 
 
3. 
課堂導讀 
30% 
 
4. 
期末論文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22  課程介紹與報告分配 
第2週
3/1  主題一:婚姻移民
夏曉鵑,《流離尋岸:資本國際化下的「外籍新娘」現象》,台北:台灣社會研究叢刊,2002。
夏曉鵑〈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-以台灣的「外籍新娘」現象爲例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季刊》39 (2000): 45-92。 
第3週
3/8  吳柳蓓〈印姬花嫁〉,《移動的裙擺》。台北:寶瓶,2010年。頁96-117。
馬尼尼為《帶著你的雜質發亮》。台北:小小書房,2013年。頁42-82。
張郅忻〈台灣小說中新移民形象的建構〉,《文史台灣學報》第8期(2014),頁9-27。 
第4週
3/15  阮金紅《失婚記》
王君琦,〈再思自我再現做為培力的方法:以花蓮新移民女性紀錄影像工作坊為例〉,《女學學誌:婦女與性別研究》第42期(2018),頁1-37。 
第5週
3/22  主題二:國際移工
藍佩嘉,《跨國灰姑娘: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》。台北:行人,2008。
林立青,〈工地外勞〉、〈種族與歧視〉,《做工的人》。台北:寶瓶,2017。
姜雯,〈十萬元的右手〉,《移工島》。台北:寶瓶,2018。
*期末報告說明 
第6週
3/29  移民工文學獎作品選
吳慧娟,〈文學敘事與人權想像:移民工文學獎〉,《中外文學》48.3(2019):89-132。 
第7週
4/5  民族掃墓節

***繳交期末論文題目與問題意識 
第8週
4/12  期中考週:個別論文討論 
第9週
4/19  何蔚庭《台北星期天》 
第10週
4/26  曾文珍《逃跑的人》
謝欣芩,〈移工議題影像化:當代台灣紀錄片的職場空間與生命政治〉,《中外文學》51卷1期(2022):95-130。 
第11週
5/3  蔡崇隆《九槍》放映暨映後座談
***繳交期末論文大綱與參考書目 
第12週
5/10  主題三:新移民二代
中和華新街田野踏查 
第13週
5/17  陳又津《準台北人》、《我媽的寶就是我》
劉育瑄《身為在台灣的新二代,我很害怕》
新二代留聲機 
第14週
5/24  期末口頭報告 I 
第15週
5/31  期末口頭報告II 
第16週
6/7  期末考週,撰寫期末論文